叨在知己调唇弄舌调词架讼调风变俗调风弄月调和鼎鼐调和阴阳调理阴阳
叨在知己[tāo zài zhī jǐ]
解释
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潭随录·崔秀才》谓叨在知己,亟当如命。”
示例
无
调唇弄舌[tiáo chún nòng shé]
解释
①耍嘴皮子,纵谈。②搬弄是非。亦作调唇弄舌”。
出处
《醒世恒言·李沠公穷邸遇侠客》况在私衙中,料中外人来往,恣意调唇弄舌。”
示例
~,莫非骂詈之言。★明·汪廷讷《狮吼记·争宠》
调词架讼[tiáo cí jià sòng]
解释
指调唆他人诉讼。
出处
孙梨《白洋淀纪事·钟》尼姑在社会上并没有特殊地位,可是因为她是林德贵的知己,她竟能调词架讼,成了村里政治舞台上的要人。”
示例
无
调风变俗[tiáo fēng biàn sú]
解释
犹言移风易俗。
出处
《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
示例
无
调风弄月[tiáo fēng nòng yuè]
解释
调弄风月。比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
出处
元·查德卿《醉太平·春情》曲春风管弦,夜月秋千,调风弄月醉花前。”
示例
我也曾絮叨叨讲口舌,实丕丕倾肺腑,下了些~死工夫。★《全元散曲·集贤宾·秋怀》
调和鼎鼐[tiáo hé dǐng nài]
解释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出处
《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示例
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燮理阴阳。(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
调和阴阳[tiáo hé yīn yáng]
解释
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出处
《汉书·贡禹传》调和阴阳,陶治万物,化正天下,易于决流抑队。”
示例
臣蒙恩备台辅,不能奉宣政化,~。★《后汉书·杨震传》
调理阴阳[tiáo lǐ yīn yáng]
解释
犹言调和阴阳。
出处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调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职。”
示例
以公~,燮谐风雅,三灵允降,万国同和,是用锡公轩县之乐,六佾之舞。★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