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苦李道傍之筑道傍筑室道边苦李道不掇遗道不举遗道不拾遗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傍苦李[dào páng kǔ lǐ]
解释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同道边苦李”。
出处
唐·许浑《和淮南王相公与宾僚同游瓜洲别业,题旧书斋》诗 道傍苦李犹垂实,城外甘棠已布阴。”
示例
无
道傍之筑[dào bàng zhī zhù]
解释
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出处
《诗经·小雅·小昮》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示例
无
道傍筑室[dào bàng zhù shì]
解释
比喻杂采各家之说。亦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出处
语出《诗·小雅·小昮》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示例
无
道边苦李[dào biān kǔ lǐ]
解释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示例
无
道不掇遗[dào bù duō yí]
解释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出处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降、败、杀人及剽动者斩,盗者十倍取偿,杀牛马者没为奴婢,故道不掇遗。”
示例
无
道不举遗[dào bù jǔ yí]
解释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出处
《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示例
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
道不拾遗[dào bù shí yí]
解释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示例
人人称赞~,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道不同,不相为谋[dào bù tóng,bù xiāng wéi móu]
解释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示例
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汉·杨恽《报孙会宗书》
转载请注明来源,